|
造血干细胞介绍造血干细胞介绍
2001年,Orlic等将从GFP高表达的雄性小鼠骨髓中分离扩增的较早期造血干细胞注射到急性心肌梗死边缘组织内,9天后在移植部位发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及Y染色体阳性的细胞,同时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及转录因子GATA4、Csx/Nkx215,、MEF2 ,且表达闰盘蛋白成分,说明移植细胞与宿主心肌间发生了细胞信号的传导,而且,在新生的毛细血管﹑小动脉中亦存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别表达因子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这说明造血干细胞在梗死区能横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构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更接近于正常的组织构成。
2001年Jackson等亦得出类似结论。
他们从LacZ高表达的转基因小鼠骨髓中分离的造血干细胞亚群静脉注射到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小鼠体内,在梗死边缘发现约LacZ阳性细胞表达α-辅肌动蛋白,内皮细胞表面标志flt21 ,也充分说明了造血干细胞可向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同年,德国Strauer等进行首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实验。
他将从骨髓中分离的CD34*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梗死相关动脉,术前及术后10周SPECT检测发现透壁心肌梗死面积由24.16%下降到15.17%,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上升20 % ~ 30 % ,说明通过介入选择性冠脉内移植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创伤小,针对性强,更有利于细胞向梗死部位聚集,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003年, Christorf等从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骼骨提取骨髓,并通过Ficoll密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AC133(造血干细胞Ⅰ祖细胞标志)细胞.在行CABG 时注入未能重建血运的梗死部位,SPECT检查证实5名患者术后3周细胞注射部位血液灌注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骨骼肌成肌细胞介绍下一篇新生细胞参与宿主心肌的同步收缩 |